主攻手(outside hitter)是在靠近標誌杆的位置進攻的球員(通常在4號位和2號位)。由於大多數傳向主攻位置的球都是高球,因此主攻手往往採用很長的助跑,有時甚至從邊線外開始助跑。在進攻中主攻手通常依靠強力扣殺得分,但有時也要求以斜線助跑和快攻來擾亂對方的防守。主攻手還需要掌握一傳技術,因為在對方發球時他們通常作為自由球員以外的第二一傳點。慣用右手的主攻手最適合在4號位(前排左側)進攻,相對的,慣用左手的主攻手最適合在2號位(前排右側)進攻。主攻手個人的技巧和突破的能力相當重要,也是球隊主要氣勢的帶動者。在接發球的攻擊時,主要是由舉球員來配球,而在來回的過程當中,主攻手的積極,爆發力,持續力就相當重要了,主攻手對於處理球的能力也要有相當的穩定度
副攻手
副攻手(middle blocker)又稱為攔中,是經常在靠近舉球員的位置打出快攻的球員。過去副攻手專職攔網,要很清楚知道對方進攻的組織路線,並且需要從中間向兩邊快速移動以組織雙人攔網。現代排球中,副攻手成為場上的重要攻擊手之一,也是牽扯對方對邊攻手攔網布局的重要一環。男排副攻進攻以三號位半高球為主,女排副攻則多和二傳在二三號位配合,如短平快,背快,背飛等技術。同時,副攻手在前排也要負責移動攔網,以便給對方的進攻造成壓力。通常副攻手是隊中最高的球員(例如女子的頂級副攻普遍在190厘米以上,男子的頂級副攻則普遍在205厘米以上),後排被自由球員換下且不要求有很好的防守技術。副攻手(攔中)的穩定發揮會具有很大的牽制力,可以讓舉球員的配球有更多的可能性,副攻的掩護也會讓主攻手以及接應二傳的攻擊成功率提高。
舉球員
一般又稱二傳手(setter),舉球員可說是球場上的教練,舉球員的冷靜與處理能力往往決定一場球賽的勝負,進攻的節奏幾乎多由舉球員來掌握。職責在於組織全隊的進攻,他們負責在舉球時將球送至讓攻手最適宜扣球的位置。舉球員必須有能力和扣球隊員組合出多種變化以破壞對方的防守,並且能夠欺騙對方的攔網隊員。移動快速、傳球精準是一個舉球員的必備素質。一位好的舉球員可串起全隊的攻勢,並且必須相當了解隊上各攻擊手的特性與習慣,在比賽中更要保持清楚的頭腦與思維。另外,在某些時候舉球員也必須扮演攻擊手角色,比如二次吊球或扣球,吊後場等經常因為出其不意而得分。所以除了練習舉球技巧外,舉球員也必須具備些許長球攻擊和吊球的能力,以便變換攻擊的節奏,也可以讓對方防守上有更大的壓力,一旦對方注意力不集中或是體力下滑,往往會有出其不意的得分效果。所以一位優秀的舉球員的訓練與養成也是相當辛苦的,隨著強力發球的躍起,舉球員甚至是隊上其他的角色的傳球能力更需要提升。
自由球員
自由球員(libero)是專職防守的球員,負責接扣球和接發球防守的部分(救球)。通常自由球員具有全隊最快和反應速度最好的一傳技術(但也會因此在後排少了一個攻擊手,減少攻擊上的路徑變化)。由於自由球員不需要在網前進攻或防守,可以由一傳技術好且反應快速的矮個子球員勝任。在比賽被指定為自由球員的球員不可以擔任其他位置。自由球員的替換次數是不受限制的,但兩次的替換之間必須隔一次死球,而且只能由被替換下場者做輪替(或第二位自由球員)。替換的時間必須在裁判吹哨示意發球前做更換。每一局開始前,自由球員不得先進場,必須等第二裁判核對先發球員後才可替換進場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